吴为山:雕塑之魂
嘉宾简介:
吴为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具有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香港中文大学名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其雕塑作品《睡童》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是亚洲艺术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雕塑界的重要奖项。曾任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总评委。
吴为山教授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并以其“诗风荡漾、文气堂堂”、“形神兼备、气象万千”的独特意象风格实践他的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曾获香港首位“包玉刚杰出艺术家”、“龚雪因杰出学人”、江苏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奖(最高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南京十大文化名人。2013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其出版的理论专著有《视觉艺术心理》、《雕琢者说》、《雕塑的诗性》以及画册等十多部。南京博物院设有永久性“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澳门理工学院建 “吴为山教授雕塑工作室”。韩国建“吴为山雕塑公园”,无锡建“人杰苑——吴为山雕塑园”。
内容简介:
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讲到:“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外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室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由此可见,雕塑是最久远也是最难把握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本次讲座中,吴为山先生首先为我们说明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是一体的,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其成长的生活土壤和文化土壤,其中离得最近的文化土壤就是社会科学。吴为山先生自幼开始学习美术,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他对社会状态的演变、对个人如何跟世界、国家、民族、生活、文化融合在一起,都有自己的思考,并最终将这些思考通过雕塑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出来,真正做到了“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塑以述思”。
讲座中,吴为山先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雕塑来反映人物、反映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在他鬼斧神工的高超雕塑技艺下,“达芬奇与齐白石的对话”这种跨世纪的艺术比较使我们确信艺术就是醒着的圣经;“满怀仁爱的孔子”和“道法自然的老子”让我们体会了不同哲学思想的碰撞;“意气风发的鲁迅”让我们看到雕塑背后创作者对雕塑对象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比费孝通还像费孝通的费孝通”让我们目睹了吴先生对人物形态的巧妙捕捉;“步履铿锵的林散之”使我们感受到雕塑对象从中华五千年文化里走出来时的风尘仆仆;“触目惊心的南京大屠杀雕塑族群”引发了我们对历史的反思,让我们警醒“存而不忘亡,秩而不忘乱,安而不忘危”……
每一座优秀的雕塑作品背后都包含着创作者的赤子之心。吴为山先生在创作中所体现的踏实精神、中国气派和时代风格,为我们这些社会科学研究者树立了良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