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课程班

开课城市
郑州、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教学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博士简章 > 法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民商经济法学方向在职高级课程培训班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秉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丰厚的积淀,承载历史使命而生,汇聚多方力量而成。1978年,有“春风第一枝”美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2017年,以社科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多方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组建,直属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为办学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

大学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目前已成立13个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实现科教相互融合、校所优势互补,拥有1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15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2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大学拥有现任博士生导师757名、硕士生导师1132名,专任教师238名,自成立以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和中坚力量。

二、【学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主要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多方优势,通过科教融合新模式培养高端法学人才。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学位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系全国首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六家单位之一)和博士后流动站(设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目前在校生1000余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余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2人,其中特聘教师7人,教授59人,副教授55人,讲师41人。在六十余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张友渔、李光灿、王叔文、王家福、吴大英、李步云、吴建璠、谢怀栻、郑成思、王保树、梁慧星等学术名家,王家福、李步云、马骧聪、刘海年、张庆福5位先生被中国法学会授子“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荣誉称号。学院共有7人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7人当选荣誉学部委员,在法学学科领域具有突出重要影响。

学院教研人员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或获得重要荣誉称号专家70余人次,包括改革开放四十年先锋人物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三大权威期刊中发文40余篇,在核心期刊发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0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50余项,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50余项。法学学科在国内、国际共建合作培养、调研基地与平台100余个。

 学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强调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着力从“师承制”“国际化”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等三方面发展,聚焦英才教育,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法律理论功底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和引领型的高端法治人才。

三、【项目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专业高级进修课程班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联合打造的法律专业人才高级培训班。该课程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全社会”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时代育人思想,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法治精神,以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以及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来提升学生的法律专业素养,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培养优秀人才。课程班自2016年招生以来,共计招生300余人,在招生计划内高效地完成培养任务。由于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突出理论教育高度的同时也兼顾实践教学的特点,高级进修班得到广大学员的高度认可,蜚声法学教育业界,近年来市场潜在需求量大增,莘莘学子关注度持续增长。

四、【研修专业】

民商经济法学方向

五、【项目目标】

1. 拓展学员法学知识体系,夯实法学专业理论功底、熟悉研究前沿,提高专业研究与分析能力;

2. 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相关政策与制度,洞悉行业前沿,培养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提高职场胜任力和竞争力。

六、【项目特色】

1.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享有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员和教授授课,聘请自其他高校、部委机关和相关行业的知名教授、学者型领导和行业研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 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以法学专业博士生课程方案为本源,在确保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上,以专题化授课为主,融合案例教学,突出实用性、新颖性与前沿性。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已有知识结构。

3. 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重视对学员能力的培养——除课堂授课外,还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学员提供参加课题研究或学术活动的机会。

七、【报名条件】

1. 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 进修学习意愿强烈,能坚持在职学习;

3. 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境外获得的学位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名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位学历认证书”复印件)。有强烈进修意愿的企业高管,学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4. 具有法学/法律硕士及以上学位者;

5. 具有法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6. 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7. 律师事务所担任高级管理岗位者;

8. 在企业中从事与法律相关的高级管理岗位者;

9. 在政府或事业单位从事与法律相关工作表现优秀,作出突出贡献者;

八、【培训安排】

1. 培训周期:两年。

2. 学习时间:每个月计划授课1次,每次4天,共计四十天。

3. 学习地点:北京。

九、【培训费用】

培训总费用为人民币138000元/人,一次性缴清,含课程费、资料费、报名费、结业证书制作费。交通、食宿等其他费用均学员自理。

十、【课程、培养】

法学专业高级进修课程班秉持开拓学生视野、全面、综合夯实学生法学理论的宗旨,使学员更进一步掌握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研究方向的多元化

本课程班在研究方向的设计上涵盖了除军事法学外的整个法学专业二级学科。法学基本理论方向、民商经济法学方向、刑事司法方向、涉外法治方向涵盖了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监察法学、数字法学等专业领域。多元化的研究方向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领域自主选择研究的阵地,让培养的专业化、科学化和针对性更强,更符合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

2、课程设计的个性化  

课程设计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开展。课程紧跟中央政策、紧随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和调整专题内容。以往开设过的课程以丰富多彩的专业内容让学生获得了更为全面的知识提升。课程班拟邀请知名专家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司法实践中的难点疑点问题等进行详细解读,使学员更进一步掌握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对一的指导

本课程班在坚持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学员提供参加课题研究或学术活动的机会。 

十一、【拟聘师资】

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兼任国际宪法学协会名誉主席(终身)、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受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律咨询专家、广东省委法律顾问等。

陈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现任《法学研究》主编。研究领域主要为经济法、民商法,重点从事经济法基础理论、商法基础理论、公司法、证券法以及物权法的研究。200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被聘为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受聘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法律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8年2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主讲人、2003年9月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2005年8月十届全国政协第六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201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三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十八届四中全会专家咨询建议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专家组组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理学研究会会长、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受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特邀监督员,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法律顾问、全国法治宣传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建设法治浙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治建设顾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律咨询委员等。

柳华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法学院副院长,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法年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执行主编,2016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1月获聘外交部第二届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亚洲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

谢增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特邀研究员;202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国家人社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法、经济法,重点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英文论文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多篇,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23年荣获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杂志主编、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孙宪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安部特邀监督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欧洲联盟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建设部法律顾问。

刘仁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受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亚洲犯罪学杂志》等多种中外学术刊物的编委。曾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

谢鸿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导师,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物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涉台法律事务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民商法、比较法、法社会学。曾获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9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陈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所商法研究室主任、《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证券法、公司法、信托法,在《法学研究》《法学》等法学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兼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

刘敬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室主任,曾任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挂职),兼任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受聘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等国内外仲裁机构仲裁员。在《法学研究》《国际法研究》《中国国际法年刊》《Journal of World Trade》等中外核心法律期刊发表大量学术文章。

以及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法学院各专业学科领域中青年骨干教师。

十二、【报名程序】

1. 学员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正反面、最高学历、学位证书;2寸免冠彩色证件照)。

2. 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

3. 学员参加由学院组织的项目宣讲和面试。

4. 学院择优录取,向面试合格的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5. 学员收到录取通知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缴纳培训费。

6. 学员在开学当日办理入学登记、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班。

十三、【证书】

学员完成培训计划,经考核合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颁发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钢印、红印、校长印)。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打给您,接听免费!

如何称呼您 :

您的电话 :

意向专业 :